雪梨銀耳紅棗湯

【導讀】銀耳素有“平民燕窩”之稱,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特別是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保健、養(yǎng)顏的健康食品。銀耳湯可以和不少食材搭配,雪梨銀耳紅棗湯便是其中一款,不論是色澤、口感還是功效,雪梨銀耳紅棗湯都是頗受認可的。

雪梨銀耳紅棗湯十分滋補,尤其是在天氣炎熱、身體缺水的時候,食用雪梨銀耳紅棗湯,這款補水養(yǎng)顏,潤心潤肺的美容佳品,銀耳雪梨的淡色點綴幾顆紅棗,賣相也十分不錯。雪梨銀耳紅棗湯怎么做?一起來看看簡單幾步!

1、用將銀耳泡發(fā),把銀耳發(fā)黃的根部去除,雪梨去皮切塊,鮮百合洗凈。

2、在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后加入銀耳,再次開鍋后,轉中小火煮20分鐘。

3、放入冰糖,下梨塊,煮20分鐘后,加入百合,煮15分鐘關火,關火后不要馬上打開鍋蓋,再燜10分鐘后,便可食用。

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做一道雪梨銀耳紅棗湯看似簡單,但還是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要了解哦!

1、水要一次加足,不要中途加水;

2、燉的時間可長可短,喜歡雪梨和銀耳脆一點口感的,燉個二三十分鐘即可,喜歡雪梨和銀耳口感軟糯的,燉的時間就相對長些。

3、紅棗最好選用小紅棗,特別的甘香。梨最好選擇雪梨,口感細膩而甘甜,銀耳最關鍵,選的不好就成了百燉不爛,選的好,半個小時就柔軟而充滿膠質。

對一般人來說,食用雪梨銀耳紅棗湯,主要看中其清火美容的功效,銀耳:潤肺、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壓;紅棗:安神、補脾胃、輔助降血脂;冰糖:和胃、健脾、潤肺。這三者在一起還有營養(yǎng)互補,著實令人青睞!雪梨銀耳紅棗湯還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事實上,患有支氣管炎、支氣管炎擴張、肺結核的病人在夏季容易犯病而發(fā)生咳嗽,可服用銀耳雪梨羹進行治療。取銀耳6克、雪梨1個、冰糖15克,將銀耳泡發(fā)后燉至湯稠,再將雪梨去皮核,切片后加到湯內煮熟再加入冰糖即成。此方對大便燥結者也有較好療效。

在醫(yī)藥上,銀耳是一種用途廣泛,藥效顯著的中藥。我國歷代的醫(yī)學家都認為銀耳有“強精、補腎、潤肺、生津、止咳牌次、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

據(jù)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分析,每百克干銀耳中含粗蛋白5克,粗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纖維2。6克, 灰分3。1克,鈣380毫克,磷250毫克,鐵30。4毫克等。在蛋白質中含有17種氨基酸。此外,還有銀耳多糖和多種維生素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故自古以來,銀耳一直被作為一種健身的滋補珍品。

作為有代表性的銀耳甜湯,雪梨銀耳紅棗湯可以天天喝嗎?

據(jù)了解,銀耳,雪梨,紅棗等具有滋陰,潤肺,養(yǎng)顏的效果,是可以經常喝的。尤其適合陰虛,皮膚干燥,經常干嗽的人服用。

雪梨銀耳紅棗湯具有很好的滋陰作用,一般秋冬季節(jié)比較多用,如果只是作為保健的話,不建議天天喝,因為天天喝,體內津液過多,容易出現(xiàn)大便稀爛,甚至是腹瀉,以每周喝兩三次為宜。

長期服用銀耳可以潤膚,祛斑,而且還能給皮膚細胞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防止皮膚老化,有很好的預防粉刺和消除痘印的功效,為不少女性朋友所喜愛,可真是人人都適合喝嗎?雪梨銀耳紅棗湯究竟適合哪些人喝呢?

一般來說,根據(jù)雪梨銀耳紅棗湯的功效,此湯尤其適合陰虛,皮膚干燥,經常干嗽的人服用,對大便燥結者也有較好療效。

就銀耳的藥性古書早有記載。據(jù)張仁安《本草詩解藥性》中說:“此物有麥冬之潤而無其寒,有玉竹之甘而無其膩,誠潤肺滋陰要品?!敝两裰嗅t(yī)仍用來主治肺熱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帶血,產后虛弱,便秘,便血等疾病。

雪雪梨銀耳湯除了能清火之外還有不少好處,孕婦也適合飲用雪梨銀耳湯。想要清火止咳,孕媽媽們可以選擇雪梨銀耳湯。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 索引
  • 雪梨銀耳紅棗湯怎么做
  • 做雪梨銀耳紅棗湯的注意事項
  • 雪梨銀耳紅棗湯的功效與作用
  • 雪梨銀耳紅棗湯可以天天喝嗎
  • 雪梨銀耳紅棗湯適合哪些人喝
  • 相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