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

【導讀】  當你的孩子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你知不知道,有一群這樣的孩子,還在嗷嗷待哺時,他們的父母就無奈外出打工養(yǎng)家糊口?他們本應該和父母一起度過快樂的童年,卻只能在鄉(xiāng)下孤零零的長大。他們共同有一個令人辛酸的名字: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小小年紀就要學會照顧自己

留守兒童到底是指那些人呢?那些父母雙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即可成為留守兒童。他們一般與自己的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如今的留守兒童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隔代監(jiān)護,二是二是上代監(jiān)護。可是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導致孩子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一些孩子還會養(yǎng)成任性的心理行為。除此之外。留守兒童的教育還會普遍出現(xiàn)以下情況:

1、學習狀況一般

由于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yǎng)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道德行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xiàn)象的影響,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臟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

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于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么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著很大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除了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值得關注。家庭教育的缺位,親情關愛的缺失,是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1、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2、留守兒童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饑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系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3、學校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學生的成績好壞或聽不聽話,是直接影響教師學生觀的主導因素。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對成績差的學生常常是一點機會都不給,或者是給予很少的機會。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和信任,于是就會抑郁悲觀,往往以“不好”、“更不聽話”的方式與教師對抗。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師生關系惡化,有的教師甚至采取挖苦諷刺的方式,給這部分“留守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對于留守兒童,不少地方進行改革,向他們伸出援手。一起看看那些措施可以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吧!

成都:建立兒童托管機構

成都市財政每年按照每個區(qū)(市)縣20萬元的標準撥出專項資金,再由各區(qū)(市)縣按實際情況建立家庭服務中心,開展諸如醫(yī)療保健、家庭服務、心理咨詢等工作。在鄉(xiāng)鎮(zhèn),各地都將建立起學生、兒童托管的公益機構,充分利用鎮(zhèn)鄉(xiāng)合并后的閑置資產作為托管用房,管好、看好、養(yǎng)好屬地留守兒童。

河南:推廣全日制寄宿學校

河南滑縣在農村推廣建立全日制寄宿學校,由學校設立專職的管理人員,負責對住校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這些寄宿學校為“留守兒童”建立學習和生活檔案,開設親情熱線電話。外出打工的家長可以經常與學校和自己的子女保持聯(lián)系,經常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安徽: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安徽和縣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托管機制,各鄉(xiāng)鎮(zhèn)均成立了“留守兒童”教育領導組,鎮(zhèn)村分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領導組給每個“留守兒童”確定了聯(lián)系人,指導監(jiān)護人。學校原則上每周對“留守兒童”家訪一次,做到學校、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人互相溝通,并定期向其在外務工的父母通報。

留守兒童的問題,必須要引起社會、家庭、學校的重視,兒童本身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對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只有無條件適應,只有我們在提高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同時注意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生活環(huán)境,才能有可能幫助這些孩子。那么,怎樣做才有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呢?

1、父母不離家,孩子才不苦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之策還在于從法律上加以保障農民的權益?,F(xiàn)在如果只讓農民種地,改變不了農民收入少的問題,改變不了農民窮的命運。只有農民在農村收入有保障,他們的子女才不會飽受離散之苦。改變這種現(xiàn)狀不能“頭疼醫(yī)疼”,從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頑癥入手,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2、兒童福利需要國家解決

中國傳統(tǒng)的福利體制是不健全的,社會性特征不突出,在農村,個人生存發(fā)展權益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的兒童,是靠家庭和家族力量解決的,這是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特征之一。但這和現(xiàn)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念是相悖的,根據(jù)現(xiàn)代理論,社會個體的福利責任主要是國家和社會的,也就是說要用社會和國家的力量解決個人可能遇到的困難。

3、拆除戶籍制度壁壘

如今要求國家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戶籍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以至取消與戶籍相關的城鄉(xiāng)隔離的各種制度,政府應逐步實現(xiàn)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等制度的壁壘,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 索引
  • 什么是留守兒童
  •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 留守兒童如何關懷
  • 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建議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