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嘗過了自己做的健康美味的掛面,我們來看看掛面的自制方法。掛面的自制方法?是的,您沒有看錯。自制的掛面在北方比較普遍,現(xiàn)在媽網把自制掛面的方法教給您。試想,從和面到干燥,乃至一碗香噴噴的掛面出品,都是自己親手制作的,是不是覺得掛面的味道都變得特別美味?
原輔料預處理、和面、熟化、壓片、切條、濕切面、干燥、切斷、計量、包裝、檢驗、成品掛面。
1、和面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面粉、食鹽、回機面頭和其他輔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應根據(jù)面粉的濕面筋含量確定,一般為25%~32%,面團含水量不低于31%;加水溫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時間15分鐘,冬季宜長,夏季較短。和面結束時,面團呈松散的小顆粒狀,手握可成團,輕輕揉搓能松散復原,且斷面有層次感。和面設備以臥式直線攪拌器和臥式曲線攪拌器效果較好。近年來,國外已出現(xiàn)先進的真空和面機,但價格昂貴。
2、熟化采用圓盤式熟化機或臥式單軸熟化機對面團進行熟化、貯料和分料,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要求面團的溫度、水分不能與和面后相差過大。生產實踐證明,在面團復合之后進行第二次熟化,效果較明顯,國內外已有廠家采用。
3、壓片一般采用復合壓延和異徑輥軋的方式進行,技術參數(shù)如下:
壓延倍數(shù):初壓面片厚度通常不低于4~5毫米,復合前相加厚度為8~10毫米,末道面片為1毫米以下,以保證壓延倍數(shù)為8~10倍,使面片緊實、光潔。
軋輥線速:為保證掛面的質量和產量,末道軋輥的線速以30~35米/分鐘為宜。
軋片道數(shù)和壓延比:軋片道數(shù)以6~7道為好,各道軋輥較理想的壓延比依次為50%、40%、30%、25%、15%和10%.
軋輥直徑:合理的壓片方法是異徑輥軋,其輥徑安排為復合階段,∮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壓延階段,∮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4、切條切條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裝使用往往與掛面出現(xiàn)毛刺、疙瘩、扭曲、并條及寬、厚不一致等缺陷有關。面刀有整體式和組合式,形狀多為方形,基本規(guī)格分為1.0、1.5、2.0、3.0、6.0毫米五種。目前,國內已開發(fā)出圓形或橢圓形面刀,解決了條型單一的問題。面刀下方設有切斷刀,作用是將濕掛面橫向切斷,其轉速可以根據(jù)每桿濕掛面的長度調節(jié)。
5、干燥掛面干燥是整個生產線中投資最多、技術性最強的工序,與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有極為重要的關系。生產中發(fā)生的酥面、潮面、酸面等現(xiàn)象,都是由于干燥設備和技術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
現(xiàn)行掛面干燥工藝一般分為三類,即:
高溫快速干燥法:這種方法是我國的傳統(tǒng)工藝,最高干燥溫度為50℃左右,距離為25~30米,時間約2~2.5小時。具有投資小、干燥快等食療作用。缺點是溫濕度難以控制、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容易產生酥面等,已逐漸被其他方法取代。
低溫慢速干燥法:是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掛面烘干法,最高干燥溫度不超過35℃,距離為400米左右,時間長達7~8小時。此法的特點是模仿自然干燥,生產穩(wěn)定,產品質量可靠。不足之處是投資大、干燥成本高、維修麻煩等,僅適于一些大中型廠使用。
中溫中速干燥法:針對高溫快速法和低溫慢速法的食療作用和不足,我國于20世紀80-90年代研究成功了中溫中速干燥法。這種方法具有投資較少、耗能低、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的特點,已在國內推廣。
中溫中速法適于多排直行和單排回行烘干房使用,前者運行長度宜在40~50米,后者回行長度宜在200米左右,烘干時間均大約4小時。
6、切斷一般采用圓盤式切面機和往復式切刀。前者傳動系統(tǒng)簡單,生產效率高,但整齊度較差,斷損較多;后者整齊度好、斷損少、效率稍低、傳動裝置較復雜。
7、計量、包裝傳統(tǒng)的圓筒形紙包裝仍廣泛采用人工,這種方法較難實現(xiàn)機械化。新型的塑料密封包裝已實現(xiàn)自動計量包裝,主要在引進設備的廠家中使用,是今后發(fā)展的方向。
8、面頭處理濕面頭應即時回入和面機或熟化機中。干面頭可采用浸泡或粉碎法處理,然后返回和面機。半干面頭一般采用浸泡法,或晾干后與干面頭一起粉碎。浸泡法效果好,采用較廣泛,但易發(fā)酸變質。粉碎法要求面頭粉細度與面粉相同,且回機量不超過15%。少數(shù)廠家采用打漿機,使干面頭受到粉碎和浸泡雙重作用,效果很好,且較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