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就是我們日常稱為“雞頭米”的一種中藥,中國中部、南部各省均有產(chǎn),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芡實的盛產(chǎn)。因各地的叫法不同,它又被稱作“水流黃”、“雞頭果”、”蘇黃”等。芡實是中藥中的收澀藥,屬睡蓮科,是水生植物,多長于池沼湖塘淺水中,果實既能食用,也作藥用。芡實的生長周期從每年三月開始,至七、八月成熟。一般來說,芡實三月開始貼水面生長,到4月上中旬氣溫升至15度以上時,芡實的種子就在淺水中萌牙,經(jīng)過20-30天,就可長出定型圓葉。長出的葉子比荷葉大,葉面呈青色而背面呈紫色,葉上有皺紋和刺。五六月開紫花,花開時面向陽光結苞,苞上有青刺?;ò鷦冮_后有軟肉裹子,殼內有白米,形狀如魚目。七八月芡實即成熟。
芡實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能夠為人體提供所需的熱能,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碳物質又保證體內營養(yǎng)所需成分,適合多數(shù)人日常食用。此外,芡實因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既能滋補身體又容易消化,自古以來就是秋季進補的首選食物,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從古代開始,我國就將芡實作為青春常駐,防止為老先衰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