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的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這也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寶寶生氣、情緒發(fā)作時,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媽媽晚來了幾分鐘,寶寶會一把推開水杯……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zhuǎn)化為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zhì)。
2歲左右的寶寶愛打人
真實案例
揚揚媽媽來信:兒子揚揚3歲,上幼兒園小班。最近發(fā)現(xiàn)他有脾氣了,只要不高興或者他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抬手打人。老師也跟我們反映,他在幼兒園期間,隨意性大,在游戲和活動時喜歡去推搡別的小朋友。經(jīng)常和小朋友發(fā)生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只要是他自己喜歡的玩具,就一定要搶過來,一不注意就打人或咬人。平時和我們在一起時也喜歡動手打人,批評他時他也懂,也承認錯誤,但是過不了一會就忘記了,實在令人頭疼。我該怎么辦?
不滿3歲的寶寶打人,其實是用這種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會改”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幼兒期“打人”的習慣會影響寶寶一生!那么如何改變寶寶愛打人的習慣呢?下面就介紹六個細節(jié)給各位爸媽參考。
別讓孩子從攻擊中獲得任何好處
寶寶并不是故意選擇使用武力爭奪玩具,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wèi)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從這種行為中獲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擊別人和取得玩具聯(lián)系起來。也就越來越喜歡用攻擊的方式和人交流。
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寶寶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時,最好給受傷的寶寶更多關(guān)注:吻一吻受傷一方的小傷口,詢問他有沒有問題。然后,用堅定的語氣對欺負人的寶寶說:“不許咬人。咬人會讓別人很疼?!比绻⒆颖粍e人咬然后又去咬別人的話,千萬不要懲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