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腸道疾病
夏季幼兒易患急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等腸道疾病。夏季的腸道疾病以細菌感染為主,因為氣溫高,病菌繁殖快,各種食物、水、飲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兒腸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識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另外,受涼受熱,過食冷飲,暴飲暴食都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患腸道疾病。
孩子患了腸道疾病,除了按醫(y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外,家庭護理是極其重要的。腹瀉的孩子,大便次數(shù)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洗屁股,保持肛門清潔;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zhì),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寂液及糖鹽水。合理安排飲食,可以給米湯去油肉湯、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飯、軟面湯等。腹瀉稍緩解后,可以給低渣、少油、少糖、不產(chǎn)氣的飲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湯、面片、魚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發(fā)酵和脹氣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預(yù)防腸道疾病的關(guān)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guān)。避免孩子暴飲暴食,讓孩子飯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凈、削皮,不喝生水,不吃過期、變質(zhì)的食物,不買“三無”食品。盡量少吃冷飲,因為冷飲中的病菌不會被凍死。少吃街頭小攤販的食品和鹵菜、熟食,這些食物夏季易變質(zhì)、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飯菜,要重新熱透再食用。
夏季寶寶常見的四種疾病
四、流行性乙型腦炎
乙腦主要通過蚊子傳播。乙腦發(fā)病有季節(jié)性,90%的病人發(fā)生在7.8.9三個月,特別是2~7歲兒童發(fā)病率最高。孩子患病時,往往起病較急,體溫在1~2天內(nèi)高達39~40度,伴頭痛、惡心和噴射性嘔吐,同時多伴有嗜睡和精神倦怠,繼而出現(xiàn)意識混亂,抽搐、甚至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孩子一旦染上乙腦,不僅帶來身體上的痙,嚴重的還會有失語、吞咽困難、肢體運動障礙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
自從實行計劃免疫以來,學(xué)齡前兒童普遍接受了乙腦病毒疫苗的預(yù)防接種,患乙腦的兒童明顯減少,可是預(yù)防接種后的保護率只有76%~90%,所以仍不能掉以輕心。同時,在流行季節(jié)、流行地區(qū),家長要提高防病意識,居室外要安裝紗窗,消滅蚊子,防止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