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yīng)該用“浪費時間”來教育孩子

編輯:denghuiyang | 出處: 媽媽網(wǎng)

  勝勝媽媽:我家勝勝今年4歲,他是個特別慢性子的人,而且經(jīng)常不是好好認真地做一件事。比如畫畫,我給他買來好幾本幼兒學(xué)畫的書,他不肯看著畫,而是喜歡由著自己亂畫一通。

  我陪他游戲吧,好好的棋子他不當(dāng)棋子,而是把棋子當(dāng)小人,給他們排隊上課,真是哭笑不得;他還很喜歡發(fā)呆,有時候跟他話說一半,他已經(jīng)“神游”了……都說孩子在玩中學(xué),但我感覺我家孩子是在玩中浪費時間。

  鮑老師的回答:所有的家長都愛孩子,可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卻不懂自己的孩子。我們總是習(xí)慣把成人世界的東西填塞給兒童,以“成人本位”的教育去教育我們的孩子,這是很可悲的。兒童的世界、兒童的生活、兒童的心靈是按發(fā)展階段的順序,而慢慢轉(zhuǎn)變、逐漸成熟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diào)教育的“塑造”功能,懷著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拔苗助長,夢想著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間成為畫家、音樂家。這都是不對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個性特點,做父母的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勝勝媽媽覺得孩子畫畫不照著書本畫,亂畫一氣,但實際上,他并非亂畫,兒童畫其實能反映出孩子自己的思考、表現(xiàn)和沖動。家長這時候應(yīng)該做的事情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

  同樣的,棋子對于4歲的勝勝來說,不理解它的用處和意義也是正常的。他把棋子想象成小朋友小伙伴,也是多數(shù)孩子樂于做的事情。家長不應(yīng)該指責(zé)孩子,而是可以把自己也融入孩子的“故事”中,才能跟孩子更好地交流。誰說棋子它只是“棋子”呢?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禁錮孩子的想象力。

  有一種理論是說孩子有自己的理性休眠期。兒童大概在十一二歲的時候才會產(chǎn)生理性思維、邏輯思維。在這之前,很多孩子不能真正地接受成人世界的大道理,但是他在表面的幼稚之下隱藏著極其豐富的、有意義的生活,那是與成人生活不一樣的兒童世界。就像破繭而出的蠶蛹,它在化蝶前并非是在浪費時間,而是作為蛹,在悄悄地忙碌地做著建造新生命的工作。

  大思想家盧梭主張兒童要自然地發(fā)展,他甚至提出了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浪費時間,這也是同樣道理:也許在成人眼中的“浪費時間”,正是孩子們在為“化蝶”做著最好的準備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