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懂得回報是做人的根本

編輯:denghuiyang | 出處: 媽媽網(wǎng)

  至今我還記得妻子給我講過的陳磊幼時的一件趣事。

  那時陳磊剛會走路。一天早晨,剛到托兒所,陳磊便發(fā)現(xiàn)一位小朋友坐著嬰兒車,由母親推著在走廊里來回轉(zhuǎn)著。當時,小陳磊十分羨慕,但她沒有向媽媽要車坐,更沒有像有些孩子那樣哭鬧。只見她不聲不響地湊上前去,幫著那位媽媽推起車來,一圈又一圈,小臉都漲紅了,如此“賣力”,目的是很明確的。后來那位媽媽由于上班的時間到了,放下車子走了。這時小陳磊才搶過車來讓媽媽推她轉(zhuǎn)了一圈兒。看得出,還是幼兒的陳磊便萌生了“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的意念,這可能也算得上是一種處于啟蒙狀態(tài)的“回報”意識吧!

  令人擔(dān)憂的是,現(xiàn)在不少獨生子女缺少對父母、對老師、對他人、對社會的回報意識。有的花錢大手大腳,不知父母掙的錢來之不易;有的不尊敬老師,白費了老師的一腔心血;有的在得到了他人幫助之后,連句道謝的話也不會說;還有的在別人遇到困難需要給予幫助時,竟視而不見、毫無反應(yīng)……

  當然,對于一個年少的孩子,要求他們有真正意義上的回報,為時尚早;但對別人的勞動給予尊重和珍惜,對別人的關(guān)心照顧給予理解和感激,可以算作“回報”的最低要求吧!

  中國有句古訓(xùn):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父母,對子女從來是不要求什么回報的,但任何一位有孝心的子女,從來都是懂得回報、注重回報的。

  我們經(jīng)常給陳磊講起奶奶爺爺為哺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艱辛,作為后代應(yīng)善待老人,讓他們晚年幸福。我們也經(jīng)常給她講老師們“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蠟燭精神,作為學(xué)生,應(yīng)以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她講起社們還向她講起社會上那些樂于我們還向她講起社會上那些樂于助人的好心人,應(yīng)得到全社會的尊重,祝他們一生平安。我們也時常與她一起痛斥那種“娶了媳婦忘了娘”的社會現(xiàn)象……

  當然,我們更注意用自己的行為影響陳磊。我和妻子工作上都十分努力,我們覺得這是對黨組織和社會的一種回報。我和妻子都樂于助人,我們覺得,這也是對別人經(jīng)常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的一種回報。我和妻子都十分孝敬老人,我們覺得這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回報。

  去年,陳磊的奶奶病重住院手術(shù)達半年時間,這期間一天24小時離不開人,我們?nèi)w兒女包括媳婦女婿,每日黑白兩班,每班兩人,精心護理。盡管每個人都累得瘦了,但使老人在有生之年,體驗到了兒女親情。醫(yī)生護士鄰里親朋無不稱道我們孝敬,陳磊也深受教育和感染。

  陳磊的確是一個懂得回報的孩子。還在她上初中的時候,一天放學(xué)回到家發(fā)現(xiàn)媽媽病了。她因急著去上英語輔導(dǎo)課,肚子里空空的,媽媽便硬撐著給她做了香噴噴的肉湯面條,可她只吃了幾口,想到媽媽還沒吃飯,便再也咽不下去了,說聲:“媽媽你吃吧!”便拿起桌邊吃剩的面包,跑出門去……

  這次陳磊到美國學(xué)習(xí),雖然美方學(xué)校提供了高額獎學(xué)金,但日常零用錢還是要靠自己打工解決。校方給她安排了在食堂添菜、收飯卡以及教漢語等工作,一小時可收入5.5美元,不久,她便拿到了可觀的第一筆收入。

  她非常珍視自己的第一次勞動所得,怎么花?她首先想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姥爺,用這筆錢給各位買了紀念禮物。并來信告訴她敬愛的爺爺:“要多多保重,想吃啥買點啥,大孫女能供得起您老人家!”

  一些人曾好心地提示我們:孩子遠走高飛了,你們莫做“留守老人”??!但我們心中有數(shù),“只有付出,才能得到”,何況陳磊還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