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成年人一樣,孩子往往也喜歡聽表揚而反感批評。而專家們普遍認為,那些在孩提時代難以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會對批評持“敬而遠之”,或干脆“拒之門外”等消極態(tài)度。由此,他們進而認定,從小就學會接受批評無論對一個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還是對促成其事業(yè)的成功,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第一,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事實上,在幼兒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的心態(tài),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二,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冷靜處理。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認真傾聽,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才能虛心予以接受。同時應該讓孩子漸漸明白:對他人的批評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第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那么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讓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而且可能引發(fā)種種心理弊端。
第四,要求孩子對批評者一視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認真傾聽并虛心接受來自師長的批評,但對同齡人的批評卻拒之門外。這時應教育孩子:只要批評得有道理,即便這批評來自小伙伴,也理應虛心接受。而且對那些提出善意批評的人不論是誰,都可建議孩子作出真誠的道謝。這不僅能表達自己的虛心和誠意,而且還能加快彌合雙方的分歧。
第五,讓孩子作對比,同時學會作出批評。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評并作出改進后,有意讓其作一下前后對比――聰明的孩子自會明白接受批評有益。通過接受批評,孩子學會了知曉“如何作出批評才能使對方虛心接受”的要點。不妨幫他總結,批評前作好調查分析,語氣要婉轉,用詞要文明恰當,態(tài)度不要偏激,要允許對方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