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一般總是傾其所有滿足孩子。在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對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等過多滿足,已是司空見慣了。
這對于孩子是好還是不好呢?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參加教育咨詢,對專家說:“我這個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不缺,而且什么都是最好的。但他還總是不快樂,經(jīng)常抓著自己的頭發(fā)把頭往墻上撞……”正說著,這個男孩兒爬上一個不足一米高的水泥平臺,好像是要跳下來。這位母親立刻沖過去,要孩子下到安全地方,男孩兒臉上的陽光立刻被烏云遮蓋了。
什么都不缺的孩子不快樂,可不是個別的,這引起了一些教育家的反思。一位教授從自己的一次體驗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拔以谡T人的西點柜臺一下子買了四塊奶油裱花蛋糕,終于可以滿足一下自己壓抑已久的欲望了。前幾口的感覺是享受,吃完第一塊時,欲望差不多已經(jīng)沒有了,剩下的三塊蛋糕就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dān),看來,我有點兒愚蠢。可見過度滿足是會消磨快感的?!?
當(dāng)然,教授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他們這一代人年幼的時候,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沒有豐富到超出需要的狀態(tài),教授說:“我小時候總是存在有一種期待滿足的愿望。早年的經(jīng)歷使我認識到:有期望的過程是快樂的,有追求的過程是幸福的?!边^于缺失固然悲哀,然而,過度滿足也會使人丟失了期望,磨滅了追求,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悲哀,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
問題的關(guān)鍵是父母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心魔”?!靶哪А敝皇牵好つ颗时?,別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就得有,不能讓人家比下去;“心魔”之二是:補償心理,自己以前缺失的,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補償,自己以前沒能滿足的,一定要讓孩子滿足;“心魔”之三是:有求必應(yīng),再難也不能回絕孩子的要求,不然就覺得對不住孩子。
然而,美好的愿望卻結(jié)出了不美好的果子。過度滿足的弊病,已經(jīng)在這一代孩子身上顯現(xiàn)了。瞧,小小年紀就感覺空虛、無聊;欲望泛濫,不能節(jié)制;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
但這并不是說不要滿足孩子,只是不要“過度”,而且要講究滿足的教育技巧,讓滿足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家長采取“延遲滿足”的做法,一般不有求必應(yīng),而是吊一吊孩子的胃口。
當(dāng)小民提出要買樂器時,媽媽心里是同意的,但沒有立刻答應(yīng),也沒有拒絕。而是對小民說:“這種樂器可是很貴的,你確定自己喜歡嗎?能堅持練習(xí)嗎?再說,需要很多錢,我們需要計劃一下?!苯酉聛?,媽媽就帶小民多次去有這種樂器的朋友家里,讓小民看別人演奏,自己再試一試,小民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了。媽媽又和小民一起計劃開支,鼓勵小民為此節(jié)約零花錢……當(dāng)然,最后還是滿足了小民的需求。
有意義的延遲滿足,會讓孩子覺得來之不易,使?jié)M足的快感倍增,自然就更珍惜了??梢?,教育意義就在于滿足的過程?!翱释笔且环N活力和能夠使人體驗幸福的征候!當(dāng)你和你的孩子感到“倒胃口”的時候,請你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