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家長溺愛孩子是一種軟暴力

編輯:denghuiyang | 出處: 媽媽網(wǎng)

  澳大利亞人養(yǎng)孩子很“粗”

  溺愛孩子是一種軟暴力

  在澳大利亞,有一所體操學校,每日傍晚訓練結束時,常見家長陪著光頭、赤腳、只穿背心短褲的孩子從學校里出來,盡管寒氣襲人,但很少見家長為孩子拎鞋、戴帽、披衣?!鞍拇罄麃喨损B(yǎng)孩子很‘粗’!”這是我們亞裔父母見面時百說不厭的話題。

  “粗養(yǎng)”就是不為孩子刻意制造精心呵護,不為孩子提供過分溫暖和享受的環(huán)境,不用父母的代替包辦取代孩子感受生活、接受磨難和品嘗挫折的機會,而是將孩子當作伸縮性極強的生命,培養(yǎng)他們與生俱來的自強和跋涉本能?!按逐B(yǎng)教育法”中長大的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不怕苦難、忍受挫折和勇敢搏擊的“雄鷹性格”,具有較高的社會情商和挫折商。

  “粗養(yǎng)教育法”要是放在中國,肯定會遭到家長和社會的強烈反對,認為“父母太殘忍、不人道”,不懂教育法則,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力。我們的“細養(yǎng)教育法”,父母用細膩思維將孩子成長中的暗流險灘等阻礙都好心“掃除”了,用精細想法將孩子能夠忍受苦難的機會都鏟除、剝奪了,孩子的成長營養(yǎng)成分只有“細糧”和營養(yǎng)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而缺乏黑色食品、綠色食品和五谷雜糧的滋補,造成營養(yǎng)結構失衡,形成人格缺“鈣”,性格缺“鋼”,事業(yè)缺“鐵”,不具備競爭力和戰(zhàn)斗力,干事情都畏首畏尾,謹小慎微。

  “溺愛孩子根本不是愛,而是一種軟暴力,實質是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真正的人”。讓孩子暫時苦一點,這不是錯,而是一種智慧,為孩子創(chuàng)造敢于拼打的“粗放艷陽天”,人生才有更開闊的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