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網(wǎng)特稿】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承受著父母最深重的愛成長起來,但有時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快樂,反而會在這份愛中苦苦掙扎,迷失自我。這,就是愛的暴力。暢銷書作家、心理學專家柏燕誼將《愛暴力》獻給那些在愛中掙扎的孩子及其父母們。今日起【悅讀時間】將為媽媽們連載柏燕誼的《愛暴力》。
【自序 愛是一種殘酷的暴力】
多年以來,我一直記得那個走進我咨詢室的女人。
她已經(jīng)四十五歲,沒有結(jié)婚,沒有孩子。她的母親剛剛?cè)ナ?。去世前,母親對她說:“孩子,媽媽對不起你,是媽媽讓你如此孤獨。媽媽錯了。媽媽愛你?!?
第一次咨詢中,她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殺傾向。她向我講述了她和母親全部的故事,從小時候的相依為命,到長大后的對立、互相折磨,直到母親去世時她的痛不欲生。她的人生,牢牢地與母親捆綁在一起,而她,也將這一切定義為“愛”。
她說:“這份愛,毀掉了我的一生。”
我試圖向她解釋,現(xiàn)在說“一生”還為時過早,她還可以重新開始。
可她不停地重復說:“太晚了?!?
萬念俱灰,不過如此。
這個案例,發(fā)生在我做心理咨詢工作的初期。我對它印象深刻,是因為我清楚地記得,自己面對那深深的絕望時的無助感。
這種無助,逼得我不得不正視,一份“愛”可能會給它的承受者帶來何等毀滅性的傷害。
我還曾接待過一位男性來訪者。
他是一名鋼琴老師。因為鋼琴,成績平平的他考上了一所一類大學。從他小時候起,父母就節(jié)衣縮食為他攢錢,讓他好好學琴。每次他想出去玩一會兒的時候,父母就會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當他不肯練琴時,父母便會打他。有一次把竹編的掃帚都給打散了。
如今早已長大成人的他,在我面前反復強調(diào):父母是深愛著他的,他們把大部分收入都拿給他學鋼琴、參加各種比賽,他們把好吃的都留給他,自己卻從來不舍得吃。
然而,他終于沒能如父母所愿,成為著名的鋼琴家?,F(xiàn)在的他,只是一所重點學校的鋼琴老師。他覺得非常內(nèi)疚,于是他把所有的工資都上交給父母。雖然已三十多歲,但他依然不會搬出去住,因為他怕父母孤獨傷心。沒有女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即便有女孩接受他的生活狀態(tài),表示喜歡他,他也無法和女孩建立起親密的感情。
為什么會這樣呢?
他說,如果我愛上別人,就意味著對父母的背叛,我會因此無法原諒自己。
還曾有一位中年“成功人士”,帶著自己自殺過兩次的兒子來接受咨詢。當著我的面,他痛斥兒子軟弱、沒出息。他說,他是在父母的打罵中長大的,父母的嚴格要求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于是他也以同樣的方式教育兒子,想讓他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兒子卻令他失望透頂。
我承認,我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不會當面駁斥這位父親,請他離開我的工作室。我始終忘不了,當那位父親對我數(shù)落兒子的種種不是時,坐在角落里的男孩那絕望的沉默。
心理咨詢或許是一項奇怪的工作,它總是讓人去看事物的“背后”。
大多數(shù)人不愿意正視的東西,心理工作者卻必須直面,然后,盡己所能,提出解決之道。
在多年的咨詢生涯中,我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感受:每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孤獨的。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陷于同樣的困境,為同樣的問題痛不欲生。
如果他們知道,有人承受著跟自己一樣的痛苦,并且已經(jīng)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解開這痛苦的密鑰,對他們來說,這會不會是一種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