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有能力自己吃飯時,父母應該放手。但也不是一概而論的。燊剛開始自己吃飯那會兒,總是光吃菜不吃飯,無論我們怎樣提醒她應該一口飯一口菜地吃都無濟于事。我忍耐了幾餐后,決定繼續(xù)喂她吃飯。如果為了讓她盡早學會自己吃飯而在餐桌上斗爭起來,我覺得是因小失大。
一段日子后,她在自主進餐時有了吃飯的意識,我才放手。遇有蝦等帶殼的菜,她經常主動要求自己剝。她剝蝦是緩慢的,在冬天,等她剝完兩只蝦,飯都涼了。所以,如果她要求剝蝦,我還是會喂她吃飯和其他的菜。我的宗旨是,只要餐桌氛圍好,其他的都可以有彈性。
餐桌氛圍關系寶寶的進食質量
上幼兒園 后,受集體生活影響,燊在自主進餐方面做得越來越好。有時她也會撒嬌,要求媽媽喂飯。我會溫和地答應,而不是嚴肅地教育她,但我們約定好,一餐只喂1-2口,其余的還是得她自己吃。我把這1-2口稱為“愛心喂”。
我用行動告訴孩子,吃飯是她自己的事,媽媽因為愛她,愿意小小地寵愛她一下。這少少的“愛心喂”有著大大的作用,它讓孩子心理上獲得緩沖,覺得自己被父母接納,繼而愿意配合服從,而不是抗拒。給孩子用餐自由的同時,我們也有不可違反的規(guī)則。
1.必須坐在餐桌邊用餐。
2.用餐時不可以看電。
3.吃飯前一個小時不能吃零食喝果。
4.沒有特殊情況(諸如不餓、病了、飯菜實在不對胃口、到了陌生環(huán)境等)不好好吃飯,立即平和地請她離開餐桌,不需要發(fā)火,只是接下來的酸奶、水果、零食全部取消,直到下一餐開飯。吃飯是一種享受,愉快地進食更是美妙的樂趣,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吃飯愛上美食,這是父母的責任。
小編總結:幼兒時期的寶寶開始出現了偏食、挑食、厭食的問題,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合理引導,營造良好的餐桌氛圍,寶寶就可以很快度過這一時期。當然了,在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講究技巧,以免引起寶寶的反感,那就起不到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