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必備:實用育嬰指南

編輯:靜渝

        因此,家長實在沒必要拿自家孩子和別人的比較,而是應該為寶寶的每一點進步感到高興,并且仔細觀察他們的成長變化,摸清專屬于自己寶寶的“成長軌跡”,比如,我的寶寶身體比較強壯,協(xié)調(diào)性不錯,但開口發(fā)聲和說話較晚;我的孩子可能很早就開始走路,但個子長得小。如果孩子與同齡兒相比差異太大,則可以向兒科醫(yī)生咨詢。

  6、視聽享受促進感官發(fā)育

  6個月以前,嬰兒都處在發(fā)育的基礎階段,父母應該理解并遵循這一“自然”過程。比如,兩個月大的新生兒只能看到視線20—25厘米以內(nèi)的物體、分辨黑白兩色,對觸碰的物體并不會有切實的感受。如果跳過基礎發(fā)育的必要步驟,會對孩子的感官發(fā)育等產(chǎn)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1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將粗線條的物體放在嬰兒床上方,讓他跟著看,慢慢刺激視覺發(fā)育,逐漸用不同的顏色和圖案吸引他;3個月以后,寶寶開始喜歡聆聽音樂和媽媽的聲音,在給他換尿布、洗澡時,可以對他唱歌或說話,這些語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睡覺時,也可以放些柔和的搖籃曲幫他放松。

育兒方法(三)

  7、不讓過早“開發(fā)”傷害孩子

  激烈的社會競爭,讓越來越多的父母高喊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很多剛剛有了孩子的父母,就開始熱衷于“開發(fā)”和“教育”他們的孩子,似乎這樣孩子就能“領先一步”。

  但需要提醒的是,嬰兒——特別是還不滿3個月大的新生兒,他們是一天一天慢慢長大的,這一過程通常無法通過人為加快。而早期教育、智力開發(fā)等,并不等于要讓孩子早認字、早讀書和早學習。

  嬰幼兒階段,家長更應該引發(fā)孩子的探索行為和認識世界的能力,逐漸促進孩子在大運動、精細動作、情緒、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比如,通過讓寶寶抓握自己的手指、摸不同材質(zhì)的玩具等,練習觸覺和運動能力。拔苗助長,只會讓寶寶無助、家長焦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