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中5大“壞習慣” 孩子沒必要改

編輯:zhangxiaoqi

  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們可以把“扔”和“撿”當成個親子游戲來玩,在家里騰出空間開辟“游戲角”,給寶寶準備顏色不同、質地各異的玩具扔著玩,在“扔”和“撿”之間的眼神交流、身體接觸,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與情緒發(fā)展,還能制定游戲規(guī)則,輪流來“撿”與“扔”,父母對寶寶的積極回應可以激發(fā)寶寶的積極反應,使其產(chǎn)生自信與滿足感。


有時孩子將扔東西當成一種游戲

  家長眼中的壞習慣3——用手抓飯

  孩子長大時,有時吃輔食時直接用手抓飯菜,甚至直接伸手到湯碗里撈,不論什么都往嘴里塞,或者開始爭碗爭勺了,搞得飯菜滿地時,父母可別生氣,這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

  其實,用手抓飯的寶貝才是健康的。當寶寶試圖用勺子舀到點東西,然后用不靈光的手腕向回伸,千方百計把手里的勺子送進嘴里時,那是他們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間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BABY椅,讓他和家庭成員在同一高度一同進餐。進餐時給寶寶穿件罩衣,給寶寶的飯菜湯只裝一點點,給寶寶用塑料碗勺以免摔壞。在孩子抓飯吃的間隙,不妨趁機喂飯,讓孩子養(yǎng)成要吃飯的習慣。

  家長眼中的壞習慣4——吃手指

  孩子吃手指不是一件壞事,說明孩子手眼口結合好,孩子喜歡吃手把孩子手洗干凈,一般孩子睡熟了就會松開嘴吐出手來。我的外孫子也吃手睡覺,不過睡著了自己就松口手出來。但是。

  當小寶寶處在口腔敏感期,喜歡愛吃手指,有些家長一看都立刻將孩子的手撇開,企圖用這種行為來讓孩子改變。其實,孩子吃手指是在通過嘴巴感知世界,孩子吃手指,說明孩子手眼口結合好,也是一種尋求安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