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不僅是一種心情,更是一種生活模式,而大多地家庭在追求幸福和快樂的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生很多不快樂的事。尤其是在“獨二代”的教育上!獨生子女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與其說是一類特殊的人群,我更愿意把他們看作是一個特別的種族,因為他們是在我國計劃生育的國策下,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群龐大的獨有的新新人類,不論是在人文環(huán)境還是物質環(huán)境,他們都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革新!隨著這群新新人類的成長,他們開始孕育著更加獨特的下一代――“獨二代”!
壓力山大的獨一代,面對獨二代只能管“生”,無法管“教”!
并不是他不想管,而是在現(xiàn)實面前他管不了!因為獨一代中有的連自己身上的童性還未褪去,就在長輩催促下“一不小心”為人父母了;更因為生存的無奈、工作的壓力,夫妻雙方都面臨著無法舍下工作,做全職媽媽的極少,大多是由長輩來幫助帶養(yǎng)。由此便使隔代教育的帶養(yǎng)模式得到最大程度地普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中國,0-3歲的兒童由祖輩參與養(yǎng)育的已超過70%,3-5歲的兒童超過50%,而5-7歲的兒童超過35%。另外,全國更有超過3000萬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幾乎完全由祖輩照顧和教育。
正是這種特別的帶養(yǎng)模式,非常“4+1”、非?!?+1”、甚至有非?!?+1”的家庭組合,在教養(yǎng)過程中方法不得當,造成孩子從飲食到身體發(fā)展,從語言到運動、從能力培育到習慣養(yǎng)成,都出現(xiàn)了一些普遍性的特殊問題。這里就針對獨二代的這些教養(yǎng)問題為大家分享應對攻略吧!
一、宅出來的獨二代,社交能力弱。
形成原因:由于獨一代本身就宅男宅女居多,下班后回到家也極少有時間帶孩子出去接觸其他人群,周末即使是帶孩子出去,也未必是有計劃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人交往的機會。再遇到性格內(nèi)向的長輩,帶著孩子也只是“蝸”在家里,于是乎孩子本身就缺少同齡的玩伴,再加上與親人的對話少,便造成了孩子出現(xiàn)自閉冷漠、社交能力弱的現(xiàn)象。而能力之所以弱,完全是因為經(jīng)驗積累不夠,與人交往的機會少形成的。
育兒攻略:
第一步:家長以身作則,提供有效的“模仿源”。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永遠比言教大,已是老僧常談的話題,可在生活中光說不練的家長還是不少的,比如:參與集體活動時,有的家長光會硬推著孩子去參與,自己卻扭扭捏捏很被動;所以,我們自己要注重自己跟他人的交往方式,在活動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參與度和熱情度。
第二步:一周設一次局。就是每周為孩子設計一次與人交往的活動。3歲前最好是選擇固定的人群,3歲后則可以多與新人接觸;如邀請小區(qū)的小朋友來家里玩或與家里有孩子的朋友、同學相聚、一起去兒童公園游玩;在超市、餐廳等公眾場所鼓勵并陪伴孩子主動與服務員對話、問詢等等。
二、護出來的獨二代, 自理能力弱。
形成原因:由于家長對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意識淡薄或方法不得當、過多地保護和不恰當?shù)叵拗?,主要表現(xiàn)為:在生活上對孩子有求必應,處處保護、事事包辦、代辦,尤其在3歲以前,孩子的很多體驗權都被家長的“無私奉獻”給剝奪了,沒有體驗過,何來經(jīng)歷?沒有積累,何來經(jīng)驗?于是,孩子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兒,3歲前是這也不讓他碰、那也不能摸;3歲后就成了碰不得、摸不得的“高檔商品”!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弱,導致獨立性差。
育兒攻略:放手與鼓勵并行。就是成人首先要放手為孩子創(chuàng)造體驗生活,經(jīng)歷生活的機會;并適時地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然后就是要清楚的了解嬰幼兒需具備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的一般發(fā)育水平。比如15個月,會用拇指自己脫襪子了;24個月,可以自己吃飯;27個月會脫單衣或單褲;36個月會扣衣服扣子等等。如果在其生理年齡時期他做不到,那就說明孩子的社會行為能力滯后了,而滯后的原因是其家庭成員拉了其后腿導致的,所以,不想讓孩子的能力滯后或減弱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放手讓他自己來動手,積累經(jīng)驗然后轉化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