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成功演繹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風情萬種的阿春,王姬從此走上了事業(yè)的高峰。然而,風光的背后是王姬永遠的傷痛,她在拍攝期間有孕在身,生下的男孩不幸地被診斷為先天性智障兒。王姬一直呵護著兒子單純的生活,但2008年夏天發(fā)生的“拒載風波”,卻使王姬不得不站出來為兒子討個說法。
2008年6月,王姬的兒子在外婆的陪同下搭乘飛往北京的航班,機長卻以安全為由將兩人逐下飛機。得知消息后,王姬憤怒地斥責航空公司:“我兒子只是智障,不是神經(jīng)病,也不是恐怖分子,為什么要把他跟兩百多名乘客的安危對立起來?”最后,航空公司另外安排飛機將祖孫二人接到了北京。
事情過去半年多后,一部電影的公映又引起了人們對王姬和智障孩子的關注。在公益電影《哥哥,誰帶你回家》中,王姬一改往日女強人的華麗形象,扮演了一名苦命的農(nóng)村婦女,智障孩子小把兒的母親春蓮。
堅韌,是女人心靈的底色
走下屏幕的王姬干練利落,充滿自信,眉眼中透著幾分嫵媚,一如她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扮演的角色。記者的采訪就從《哥哥,誰帶你回家》這部電影開始。性格溫順的春蓮接連死了兩任丈夫,帶著智障的兒子小把兒嫁給了太寧。太寧是個殘疾人,家里有個頑皮的兒子,還有個固執(zhí)的母親。這樣兩個殘破的家庭走到了一起,貧困依然,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春蓮身上。
盡管春蓮忙里忙外,依然討不到婆婆的歡心。尤其是在照顧太寧的時候,稍有不周就會受到呵斥甚至打罵。繼子想著各種惡作劇捉弄小把兒,但是小把兒覺得能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玩,就是一種幸福。
表面的融洽下是春蓮的隱忍,她沒有太多的抱怨,依然盡心盡力地忙碌著。太寧被春蓮的質(zhì)樸打動,陷入深深的自責,偷偷跑出來臥軌自殺。就在危急關頭,春蓮找到了太寧,縱身一撲,將太寧推出了火車軌道,自己卻失去了生命。
春蓮走了,這個剛有點起色的家庭又陷入了窘境,婆婆無奈地遺棄了小把兒。小把兒卻將這當成了“回家”游戲,又找了回來。幾次三番,面對小把兒的單純憨直,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他們對小把兒由最初的排斥變成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愛。
感同身受,每一刻都是真情流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王姬也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她用“感同身受”來表述自己參與這部影片的體會。扮演小把兒的演員黃超是個智障兒童,這不僅沒有造成交流障礙,更讓王姬的愛憐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盡管黃超已經(jīng)12歲了,但他的智商和四五歲的孩子差不多。他分不清什么是劇情,也常常忘記臺詞,根本不知道如何表演,他只知道王姬是很愛自己的一個媽媽。
在一場戲的拍攝中,根據(jù)劇情需要,婆婆在憤怒中打了春蓮一巴掌。這場景被并沒有戲份的黃超看到了,他愣了一下,“哇哇”地哭了起來,驚恐地縮到了布景后面,邊哭邊顫抖地喃喃:“媽媽,媽媽,不要打我媽媽?!眲〗M人員馬上停止了拍攝,王姬跑過去抱住他,左哄右哄,費了好半天勁才讓他止住了哭。
王姬明白這些孩子。他們生活在水晶球里的童話世界,那里所有的東西都是純凈透明的。他們是不幸的,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世界永遠美好,永遠真誠。不管遇到什么,他們都不抱怨,依然“傻呵呵”地對待他人。每當看到這些孩子充滿信任和依賴的眼睛,王姬都會為他們的純真而震撼,就會抑制不住地想要保護他們,拼命地去愛他們。
正因為這樣,比起普通的孩子,這些孩子更容易緊張和膽怯,容不得半點委屈,需要格外地小心呵護。王姬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更多的人關注智障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奉獻自己的愛心。影片將在十個城市進行放映,部分票房收入會捐獻給社會福利機構,用以幫助殘疾人的福利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