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不到兩分種,兒子就抱回了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原來他早已把小花貓藏在廚房了,然后和我玩“先斬后奏”的把戲。我識破了他,但沒有去戳穿他,因為他的這份愛心,委實讓我感動。
這的確是一只流浪貓,如果兒子不把它抱回來,它真的有可能會被凍死。況且我經常下鄉(xiāng),小貓也可以成為兒子的一個小伙伴。不過,這只小花貓和小時候的兒子一樣淘氣,沒來幾天,它就撕壞了家里的窗簾和沙發(fā)巾。每當小貓闖了禍,兒子都會像做家長似的主動向我認錯,這倒讓我不好意思再去責罰他和他的小花貓。
和兒子養(yǎng)過的所有小動物一樣,小花貓最后也被送回了姥姥家。等我們回去探親的時候,小花貓已經長成大了花貓,不過它還認識我們,并且主動和我們耳鬢廝磨地親熱。
兒子上初中后,我們住上了樓房,他又在家里的陽臺上養(yǎng)過小雞、小鴨和海貍鼠等。直到上了高中,他才算告別了這點“嗜好”。
那時,我也沒有想到要專門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我只是不愿意拒絕兒子那些可愛的要求。所有對孩子無害、對我也沒有什么影響的事,我從來不去過多地干涉。如果實在沒有條件滿足兒子,我也要和他講清道理。不曾想,我的這種“無心插柳”,反倒讓兒子收獲了同情、友善的品質和仁慈、博愛的胸懷。
有人說,“80后”的這一茬被愛泡大了的孩子,沒有愛的能力。這種斷言是沒有道理的。這些在孤獨中長大的孩子,有著更廣闊的愛的空間。他們愛大自然,愛自己的親人,也愛身邊所有的一切。只是愛心的種子,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幫忙去播種。一個孩子,如果從小沒有了同情心,那么,他長大后也不會對他人,包括自己的親人產生尊重和愛這樣一些高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