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小志慈父田亮 好爸爸的標準是什么?

編輯:靜渝

  孩子在變,教育方式必須變

  節(jié)目中的四位大陸爸爸,有兩位是年齡超過四十歲的70后爸爸,另兩位是三十多歲的80后爸爸。平均年齡相差大概在十歲左右,他們成長的時代背景不同,童年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也有很多不同。

  從教育觀念和方式來看,70后爸爸,更多還是傳承上一代的觀念和方式。而從80后爸爸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教育觀念和方式已經(jīng)有很大改變:70后爸爸顯得更威嚴,教育方式相對比較簡單;80后爸爸表現(xiàn)得更溫和,教育方式相對比較靈活。

  但孩子們的年齡卻相差不大,都處于學齡前的階段,成長環(huán)境比較相似?,F(xiàn)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相對來說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家庭收入較高,可以得到更優(yōu)質(zhì)的養(yǎng)育;生活更加便捷,可以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他們的膽量更容易在頻繁的鍛煉中得到提升,他們的自信更容易在積極的體驗中得到增強。

  從節(jié)目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比較傳統(tǒng)、單一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對新生代的孩子們不管用了。因此,家長的教養(yǎng)觀念就需要與時俱進,教育方式更需要推陳出新。

 
教育方式要改變

  尊重孩子,應成為一種習慣

  從臺灣爸爸林志穎跟其他幾位大陸爸爸的對比來看,我們或許可以觀察到兩岸的教育方式會有一些不同。比如,林志穎在跟孩子說話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蹲下去平視孩子,大陸的爸爸很多時候都是站著對孩子說話;當Kimi提出把死蜘蛛撿過來當玩具時,林志穎毫不猶豫地滿足兒子的探究欲,而當Cindy提出想喝啤酒時,田亮卻用一句“小孩子不可以喝啤酒”來遏制女兒的好奇心。

  兩岸的爸爸之所以出現(xiàn)出如此差異,我認為主要還是社會文化方面的原因。雖然我們同屬中華文化,但臺灣社會受到西方社會的影響更早,同時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做得更好,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更趨多元化。在臺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幾乎可以體現(xiàn)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比如到餐廳就餐,當服務員每上一道菜,客人都會說聲“謝謝”,服務員同樣會很客氣地回謝。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也一樣,我們不能僅僅把“尊重”兩個字掛在嘴上,而是需要體現(xiàn)在細節(jié)、落實到行動上,最終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