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焦慮特質的孩子,通常他們的父母也具有高焦慮的傾向。簡單來說,就是什么都要管,從孩子學走路就開始了:“小心啊寶寶!不要跌倒啊!走太快了…”。又例如,如果媽媽本身也很怕黑,一停電就大聲尖叫,孩子見到大人如此激烈的反應,就會做出負面模仿,加深對黑暗的畏懼感。
這樣等孩子發(fā)展到2、3歲以后,往往也會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而缺乏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如較少帶他出門、限制他和同儕間的互動…等),新刺激一旦少,孩子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下成長,自然也就變得容易畏懼了。
事實上,幼兒的發(fā)展必須透過對周遭事物的探索、觸摸、觀察與互動,來獲得成功、愉悅的經驗,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因此,父母若是經常將每件事都視為是危險、困難的,事事都幫孩子出主意或代勞,容易讓孩子缺乏信心,同時也認為環(huán)境中的大小事物都是危險的,自然容易有適應不良、畏懼的心理產生。
爸媽的過度保護
3、父母不良教養(yǎng)方式
若孩子的身體曾經承受過痛苦,或是精神上有過明顯的負面情緒經驗,其自我保護機制就會不斷提醒他,這個東西不能碰、最好馬上躲開它,畏懼感就會因此產生,例如:原本很喜歡狗狗的孩子,一旦被狗咬了,從此看見狗就會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
這時,爸爸媽媽若沒有做適當的處理,反而以威脅,如“不乖一點下次再叫狗狗咬你!”“再不聽話,黃鼠狼來抓你!”在相同的負面情緒不斷累積下,孩子就可能越來越退縮、膽小且缺乏自信。
4、不良環(huán)境所致
年幼的孩子怕鬼也是受到成人世界的渲染所致,當電視媒體或身邊的大人談論到鬼怪時,其嚴肅、驚恐的表情和動作,及當時詭異的氣氛,這些畫面都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腦海里。
在聽故事或早期閱讀的過程中,頭腦中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表象,偏偏這個時期的孩子,想象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很容易在頭腦中再造組合可怕的形象,再加上他們還難以分清想象和現實,很容易把想象出來的東西當成真實性的存在,并跟自己的生活建立聯系,頻繁出現恐懼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所以孩子就會一味害怕地說“怕外星人”“后面有人”,大多是受這些不良的環(huán)境渲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