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是一種傷人的教育

編輯:xiangmengjie

  【媽媽網(wǎng)編者按】“取長補短”聽起來是沒錯的,可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在發(fā)揮所長的同時也避免出現(xiàn)短板?媽媽網(wǎng)特約作家泡爸則認為,這屬于“孔子式因材施教”,這是一種傷人的教育。這是為什么?

  先來看看孔子的因材施教觀點:

  子路問孔子,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后應該立刻行動么?

  孔子說,你的父親兄長都在,不能如此沖動。

  冉有也來問,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后應該立刻行動么?

  孔子說,那當然,不能猶豫。

  公西華被孔子弄糊涂了,問,子路來問,先生說有父兄在,不能沖動;冉有來問,先生卻說不能猶豫。先生,您這是神馬意思?

  孔子說,冉有懦弱小心,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勇猛冒進,所以我讓他謙退。

  (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保?/em>

 

  孔子的因材施教做法,正對很多家長的胃口:教育,就是塑造。

  有毛病,改唄。缺啥,那就補啥唄。指出孩子的缺陷,說得他心悅誠服、努力彌補,作為教育者,很有為人師表的自豪感。做家長的,意識到孩子的劣勢,總忍不住充滿熱情地努力幫他彌補。是啊,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有明顯的劣勢和缺點。

  但是,這種補短式的因材施教,并不適合當下的時代。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生的成績和成就,只能靠優(yōu)勢取得,而非補起來的短板?!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