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兒童文學作家余治瑩

編輯:Emily

  引導孩子閱讀興趣 把握最佳的閱讀方式

  媽媽網(wǎng):閱讀對孩子的教育確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些媽媽反應說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歡閱讀,每次讓孩子讀書孩子總會心不在焉,那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余治瑩老師:我們要看這個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取決于家長的,如果家長都不喜歡讀書,那他的孩子也不會喜歡讀書。

  另外,有些孩子不是不喜歡讀書,只是說屬于不同閱讀類型的孩子。有的孩子屬于視覺型,他喜歡看文字和圖畫;有的孩子屬于聆聽型的,他比較喜歡聽故事;有的孩子屬于操作型,他就是要動動這個摸摸那個,這不是孩子分心,而是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閱讀。

  所以大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屬于哪種閱讀型的小孩,去了解孩子不喜歡書的原因在哪里:是這個故事對他沒有吸引力?還是講故事的方式不是他喜歡的?還是目前的環(huán)境影響了他的閱讀?

  媽媽網(wǎng):現(xiàn)在很多人提倡在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覺得這是孩子接受閱讀的最佳時刻,對于這種做法,您是怎么看待的?

  余治瑩老師:孩子睡覺前通常都比較安靜,不會被其他東西分心,只能躺在床上聽你說故事。所以是比較專心的時刻,而且慢慢地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剛好也是晚安書。

  但我們只能說睡覺前是比較適合親子共讀的時間之一,而并不是唯一的。因為這要看家庭的作息時間,晚歸型的父母,也可以選擇在早上或是假日進行親子閱讀,只要父母跟孩子都覺得這個是最好的閱讀時間,那就好了。沒有說親子共讀時間一定要睡前或者一定要多長時間,只要共讀的品質是好的,即使是5分鐘、10分鐘都是不錯的。

  媽媽網(wǎng):絢麗的圖案、可愛的動物、豐富的早教游戲……幾乎沒有孩子不被這些電子產品所吸引。有的家長覺得,用手機孩子可以聽音樂、用早教機是在幫助孩子識字,這有什么不對呢? 您是否也認同智能產品是培養(yǎng)孩子的最佳工具?

  余治瑩老師: 像這些輔助的電子產品,爸爸媽媽在忙碌的時候,比如在開車,不能跟孩子共讀,這個時候孩子想聽故事,可以放個故事CD或者點讀筆,讓孩子去聽,去感受到不同的說故事的方式是什么樣子的。

  但是這些設備只是輔助,完全不能代替父母親。我們強調親子共讀,不在于故事的內容,而在于家長是不是把孩子抱在懷中,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溫暖的體溫,爸爸媽媽的氣息,覺得是在跟爸爸媽媽做一件很有意思、很好玩的事情,這次才是重點所在。

  我看到有很多父母,孩子只有兩三歲,就把手機或者平板扔給孩子,也不管孩子到底是貼多近看多久,父母可能會覺得我打發(fā)了孩子這個時間,可是短暫地打發(fā)時間卻是傷害孩子長期的視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