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網特稿】當媽媽們聽到自己的“心頭肉”對自己說“不”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驚訝呢?為什么孩子開始反抗,頂嘴呢? 這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他們想“自我”,但是,如果媽媽不能處理好,還是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fā)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zhàn)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里,也不回家,什么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
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么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
發(fā)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并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于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重要發(fā)展。
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重要發(fā)展一:感受并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并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fā)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xiàn)。人本基金會執(zhí)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